嚴重牙周病治療
推薦首選 - 鄭聖達醫師
目錄
什麼是嚴重牙周病
牙周病(periodontitis)也稱為牙齦疾病,是一種嚴重的牙齦感染,嚴重牙周病會損害牙齒周圍的軟組織。如果不進行治療,牙周病會破壞支撐牙齒的骨組織。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或導致牙齒脫落。 牙周病是很常見的成人性疾病,但通常可以預防。起因通常是不當照顧和不正常的潔牙習慣造成。為了幫助預防牙周炎或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天使用牙線並定期進行牙科檢查。
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合稱為牙周病。牙齦炎是主要發生在牙齦的發炎反應,一般症狀有牙齦發紅、腫脹,部分病患會伴隨疼痛,而刷牙流血是最常見的現象。
而牙周炎則會進一步侵犯牙齦下方的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組織,除了上述牙齦炎的症狀,更可能因為牙齦與牙齒間剝離產生牙周囊袋,造成口腔清潔上的死角,導致牙周病的致病細菌快速孳長,產生口臭、紅腫、膿傷等症狀。
當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引發連續的免疫反應,免疫細胞會吞食細菌和自己的牙周組織(支撐牙齒的齒槽骨及牙周韌帶),導致組織受到破壞和分解。而當演變成嚴重牙周病時,牙齒便會鬆動及無力!
嚴重牙周病(Severe periodontitis)定義
根據 CDC(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和 AAP(美國牙周病學會)的定義,嚴重牙周病(Severe periodontitis)為:有2個或更多相鄰部位的牙周附聯組織喪失(CAL)達6毫米或更大(不在同一顆牙齒上),以及一個或更多相鄰部位的牙周探測深度(PPD)達5毫米或更大。簡單來說,即為牙齒周圍的骨頭和牙齦因發炎而產生破壞,經檢測達到超過5毫米的牙周囊袋,或是牙齦萎縮合併骨頭破壞過多,即為嚴重牙周病。
嚴重牙周病症狀
在牙周病初期,患者其實沒有明顯的疼痛,所以可能因此忽略就醫治療,導致症狀越來越反覆發生時,甚至伴隨疼痛,這時候牙周可能已經有很嚴重的破壞,需要做牙周病治療。當自己發現有刷牙流血、牙齦腫痛時,可能是患有初期牙齦炎,若是忽視,將可能演變成牙周病。
一旦牙周病破壞嚴重的患者,將會面臨牙齒鬆動、甚至牙齒脫落的窘境。平常可以自我檢視幾個牙周病前兆:
- 牙齦流血 – 刷牙時牙齦出血,或平時也會流血,牙齦從粉紅色變為暗紅色
- 口臭 – 口腔氣味不佳或口腔有異味
- 牙齦紅腫 – 牙齦腫脹或有觸痛感或產生膿包,當牙齦受壓時有膿從牙齒和牙齦之間流出
- 牙縫變大 – 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及牙縫變大
- 牙齒敏感 – 牙齒對冷熱敏感
- 牙齒搖動 – 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
- 咬合無力 – 牙齒發生位移或無法正常咬合
- 牙周組織萎縮加劇,牙齒看似愈來愈長
- 牙齦邊緣可能有膿液滲出
嚴重牙周病治療方法
水雷射牙周治療
水雷射牙周病治療,可對於深層牙肉徹底除菌及牙周組織再生,因此不需翻開牙周組織,在無傷口的情況下進行治療,術後復原時間短,大幅降低治療後的不適感。但其牙周病專科醫師都必須受過完整專業的訓練及學習,非常謹慎的注意治療過程與技巧上的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產生。
顯微微創牙周病輔助治療
利用高倍的顯微設備進行徹底清除牙周囊袋內的牙結石抑制細菌發炎,與牙周微創手術的治療。在顯微設備的輔助下,可以更加微創精確的執行顯微鏡下的牙周治療。
牙周病為隱形疾病,由於發生的慢加上進行時不會有疼痛的感覺,甚至部分病人族群刷牙流血的狀況也不明顯,通常都是拖到牙齒很嚴重到接近需拔掉,全口搖晃得很厲害才來就診。
另外有一部分族群為牙科恐懼症的患者,對求診有很抗拒的心理。可能原因為小時候牙科治療經驗不好、麻藥打不麻等狀況。建議求診時可以跟醫師好好討論,我們會在治療時觀察病人的反應和需求來做牙周病治療的建議與調整。針對極度害怕牙科的患者也可以考慮使用舒眠麻醉的方式來完成治療。
牙齒鬆動或刷牙流血可能是嚴重牙周病的警訊,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面臨拔牙,引發全身健康問題。台北牙周專科鄭聖達醫師詳細介紹嚴重牙周病的症狀、後果、治療方法與費用,並分享牙周專科醫師如何為患者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降低牙周病嚴重程度,盡可能避免拔牙命運,重拾口腔健康。
嚴重牙周病治療過程
牙周病治療流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治療
這個階段主要的目的在疾病控制,盡量控制發炎跟感染,以降低未來牙周病開刀的可能性。療效的與否,與使用的器械設備以及跟醫師的技術經驗都有很大的關係。
- 使用特殊設計特殊角度的精密牙周刮刀,將牙根上的結石做物理上的清潔跟整平。
- 完整牙周病專科醫師執行,因為其專科訓練下有豐富的手術清創經驗,可以有效進行牙根的平整與潔淨,並降低開刀手術的機會。
- 輕重度的牙周病治療後,一般配合好都可以達到控制牙周發炎的治療目標,讓疾病可以提早控制下來。
第二階段:手術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無法好好控制發炎、降低牙周囊袋等狀況,會評估以手術性的方向處理。這類的狀況可能是病患的口腔衛教配合不好,這樣的病患,我們會建議再等等,延長觀察衛教期。
觀察期過後,若醫師評估仍有深的牙周囊袋,牙周發炎未能完全控制時,則會視需要實施牙周病手術或水雷射輔助治療等。
牙周手術又包含: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牙齦覆蓋術/牙齦移植手術等等。特殊牙周手術可配合各式牙周再生技術及材料,以促進牙周再生。
第三階段:維護治療(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當牙周病治療到一個段落,狀況都穩定後,我們會建議病人定期的回診追蹤。頭一年以3個月固定做維護治療,會有衛教士進行牙菌斑的染色控制,檢查病人刷牙的狀況,及刷牙後牙菌斑的控制狀況。牙周病是慢性的疾病,需要病人有良好的飯後清潔習慣,減少牙菌斑的累積,才能有效控制,中度、嚴重牙周病的病人為2到4個月不等。
牙周病/嚴重牙周病 常見問題
牙周病有多常見?
在美國,超過47%的30歲以上成年人患有牙周炎。對於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這一數字躍升至70%左右;而台灣30歲以上成人慢性牙周病的比例可以達到九成以上。
2017年Medicine的期刊文獻中,Yu, H.C等人的台灣健保回朔研究中可以發現,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有牙周病的問題,發病年齡也隨著統計從54歲左右下降到45歲。
而臺灣牙周病醫學會雜誌2016年的文章中指出,在18歲以上的台灣民眾,總共統計人數為4061位,其中有高達56.2%有4mm以上的牙周囊袋,而高於6mm牙周囊袋則有15.8%。臺灣在2007~2008年以國際常用之社群牙周與附連喪失指數(CPI and LA)調查18歲以上成年人之牙周病情況,發現99%有不等程度之牙周病,54%有牙周囊袋。而且牙周囊袋之罹患率隨年齡而增加,從18~24歲的22%,35~44歲的53%,到65~74歲已達73%,但只有29%的民眾認為自己有牙周病。
- 參考資料:Lai, H.-M., 臺灣社群牙周病現況與面臨的挑戰. 臺灣牙周病醫學會雜誌 2016: p. 246-262.
根據衛生署1988年調查顯示,成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90%以上,其中牙周炎約佔30%,需要牙結石清除及需口腔衛生衛教者約佔90%。
- 參考資料: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牙周之愛。台北:2003年10月初版。
牙周病影響哪些人?
牙周病在30歲以下的人中相當罕見。隨著年齡增長,牙周炎更有可能發生。儘管如此,它仍然會影響任何口腔衛生狀況不佳的人,主要是那些不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線的人。
另外,有些人在遺傳上也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牙周炎。如果您的家族史包含親生父母或祖父母有嚴重牙周病的病史,或是牙齒狀況不好,那麼您也更有可能是牙周疾病的好發族群。這類病人建議尋求牙周病專科醫師的及早診斷與諮詢。
過去的研究指出,牙周疾病的危險促進因素與懷孕婦女、吸菸、糖尿病、愛滋病、不良的假牙製作或齲齒的填補、牙齒排列不正及全身性疾病等都息息相關。近年來,由於國人所承受的各項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導致身心壓力影響體內免疫失調,加重牙周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而影響生活品質。